5月12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直属党支部全体党员前往西山森林公园参观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共同缅怀爱国志士在风雨岁月中的艰辛历程和共赴国难的感人事迹,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支部书记郭璐瑶老师给我们讲解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的历史,此碑树立于1989年5月,为纪念3000多名热血沸腾的南洋华侨机工。1937年抗战爆发,武汉和广州相继沦陷,日军封锁了几乎所有的国际通道 ,只剩云南边境的一个边境小镇畹町。为了保留这条通道运送战需物资,云南省在九个月内赶修了一条国际公路出来,500多公里,翻越六座大山,五条大江河。修路的20万民工,牺牲了2000多人,路修通了,然而司机却不够。陈嘉庚发出一纸征募令,很快来自新加坡 、槟城 、雪兰莪、 霹雳 、古礁的青年华侨司机,先后3200多人报名,组成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奔赴滇缅公路。他们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毅然离别父母亲人,远涉重洋,回到祖国,组成“南洋华侨机工队”,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服务工作。这些二十来岁的热血年轻人义无反顾,有人瞒着家人偷偷回国,有人给自己改名铁魂,有人甚至女扮男装,开着笨重的大卡车运送物资。
抗战结束,这三千多年轻人中,只有1144人被找到并登记了名字回到南洋,三分之一的人自愿留在中国 ;而另外三分之一,牺牲在了这条公路上。因为山路奇险多发车祸,疟疾流行,以及日军不断的沿途轰炸和伏击,这些牺牲的年轻人大多没有留下名字。
党员们被南洋华侨机工的赤子丹心深深感染,纷纷表示,“我们要学习发扬战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党员,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不仅能起到见贤思齐、净化心灵的作用,更能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这些爱国志士是革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我们要秉怀先辈遗志、追寻先辈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此次活动让党员深受鼓舞,全面深刻、清晰直观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增强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我院李梓然同志被列为发展对象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