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美艺传】喜迎国庆 | 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史称“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国庆节的由来
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
马叙伦先生
1949年9月,马叙伦在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言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
《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这个建议是符合历史实际和代表人民意志的,决定加以采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国庆节的意义
国家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国庆节的活动
阅兵仪式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七次大阅兵。
1999年国庆阅兵战略导弹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
升旗仪式
每逢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旗时间为6时10分。
2013年10月01日,据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统计,当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1万名群众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
国旗护卫队冒雨护卫国旗走向天安门广场
张灯结彩
每逢国庆佳节,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则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和氢气球,用欢乐的气氛来迎接国庆。
天安门广场大型花坛
国庆长假
1999年起国庆节是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中国大陆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为3-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日。
祖国,我想对您说
我爱您的人杰地灵
爱您的壮丽山河
爱您的富饶大地
爱您的美丽如画
祝您生日快乐!
策划:何曦
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何曦
初审:徐宽钰
复审:施雨欣
终审:朱丹郸
↑ 上一篇:喜迎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大你知道多少?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