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本科数字媒体班开展“历史+自然+非遗”三位一体专业采风活动
为深化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推动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2025年6月9日至13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24本科数字媒体班在带队教师肖雪、梁博钦的指导下,围绕“历史+自然+非遗”三位一体主题,深入学校艺术文化产业学院展馆、安宁市石江村、楠园、永安老街、温泉摩崖石刻群及昆明炼钢厂遗址,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周的文化采风实践,在安宁市自然与历史的地域环境下汲取创作灵感。
探访非遗传承基地,激活文化基因
采风首站,师生们走进学校艺术文化产业学院展馆,深入了解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以及非遗教育实践成果。馆内展出的系列藏品,涵盖明清家具、书画、青铜、漆器、瓦猫制作、甲马版画拓印技艺、扎染及掐丝珐琅,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工艺的匠心与智慧。
在石江村,学生团队结合村落古建筑风貌,创作速写作品,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视觉设计,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
楠园作为“云南第一园”,其以楠木为骨、诗词为魂的园林美学,为学生提供了古典美学与数字叙事结合的实践场景。采风现场,师生团队以“园林与人物”为主题,开展创意人像摄影实践。学生运用自然光影与园林窗棂、花窗等元素,通过低角度拍摄、框架构图等手法,将模特的服饰与楠园的飞檐斗拱、竹影石径相结合,创作出人像作品。
温泉摩崖石刻群作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自明代至民国时期的170余幅题刻,涵盖诗词、书法、碑记等多元形式,被誉为“滇中第一石刻长廊”。学生运用相机,对“天下第一汤”“九曲龙窝”等代表性石刻进行多角度拍摄,为后续数字化建模与创作提供基础素材。
永安老街作为滇中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商埠遗存,其青石板路、马头墙建筑与摩崖石刻群共同构成独特的历史景观。采风现场,师生团队针对老街入口处的“永安胜境”摩崖题刻及周边散落的明清碑刻展开拍摄,运用镜头捕捉石刻与街巷空间的共生关系。记录老街晨昏光影下石刻与建筑的动态变化,为后续短视频创作积累素材。
昆明炼钢厂遗址的工业遗迹则成为学生创作工业题材数字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通过废旧机械装置的影像重构,让学生理解并探讨工业文明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此次采风活动以“文化资源数字化”为核心目标,学生们不仅体验了安宁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资源,同时完成了摄影摄像作品及专业采风报告。带队教师肖雪表示:“采风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锤炼,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培育。学生将非遗技艺转化为数字资产,为地域文化的设计转化与开发提供了创新范式。”梁博钦老师则强调:“工业遗址的数字化保护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数字媒体在文化遗产抢救中的社会责任。”
此次采风活动通过“历史+自然+非遗”的深度融合,为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文化基因,也为地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提供了实践样本。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