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美艺传】“创意安宁”校政合作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项目首次研讨会圆满完成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培养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化校政合作,2023年8月29日下午,安宁市文化馆馆长孙厚斌、副馆长李兴华应我院邀请参与本次研讨会。孙馆长、李副馆长与各教研室教师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服务地方文化建设项目”的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双方结合2024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展开讨论,希望借此次研讨发掘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更好地实现校政合作、服务地方、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新型融合模式。
会议由艺术与传媒学院郭璐瑶副院长主持,孙馆长首先向我院教师介绍了安宁市非遗及相关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其中既包含相关手工艺传承,如黑陶、玉石雕刻、手工香、安宁扎染等,又包含相关特色食品传承,如八街酱油厂、双双凉卷粉、酸萝卜泡萝卜等;此外,还提及了诸如龙狮舞、镰甲舞、花灯小调等地方文艺样式,以及安宁四大国宝、安宁楠园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孙馆长为了便于师生对安宁的文化了解,精心挑选了几本安宁文化介绍的经典书籍,赠与我院。
在介绍完安宁地区的丰厚文化资源后,我院各教研室负责人及专业教师纷纷与孙馆长沟通探讨新的潜在的合作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赵佳老师首先感谢了孙馆长向我院提供的如此多的文化资源,其中的很多元素也同时激发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很多灵感。赵老师介绍了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打算围绕安宁文庙、安宁扎染等文化元素来进行设计,孙馆长对此给出了积极肯定,并承诺可以提供资源或者传承人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前往当地调研;当提到有的学生想做宁湖公园的装饰设计,孙馆长给出的意见是宁湖公园目前已没有太多可以继续开发的空间,推荐可以看看安宁楠园,楠园的提取元素会更多;在问及安宁市的IP形象目前有没有比较成熟的,馆长说只有一个LOGO,期待学生们可以设计出更好的。
环境设计专业负责人助理赵玉文老师随后向孙馆长问及安宁地区是否有合适的地方来帮助学生推进毕业设计的时候,孙馆长推荐可以从以下几处展开,第一方面可以依托安宁市草铺工业园区的王家滩、九度村废旧产房展开改造,以工厂旧貌旅游文化为主题展开设计;第二方面可以结合禄脿镇密马龙苗族村寨展开乡村振兴的风貌提升设计;第三方面可以结合县街相连村主题玫瑰园的村落进行民居改造设计来展开毕业创作。
音乐学专业教师陶雨欣随后向孙馆长询问到安宁小调的相关情况。音乐专业的大部分论文会以作品分析进行撰写研究,撰写研究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他们的相关文化,以及他们包括镰刀舞,他们这些舞步的节奏或者是山歌小调的调子;如果能由文化馆牵头与相关艺人进行对接并到当地进行采风,和传承人进行沟通学习,让学生亲身了解这一个文化,感知安宁小调、山歌等一系列的这些音乐元素。然后之后通过这些音乐元素的了解,再加入撰写到论文中。孙馆长对此建议到,可以前往安宁八街这个地方进行研究,然后文化馆方面也可以给予帮助,并和传承人进行对接。
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余梦瑶老师向孙馆长咨询到动态的数字媒体设计的时候,举例提到了安宁市葡萄文化节,并表示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对究竟是做葡萄的农产品品牌设计的动态推广还是安宁葡萄文化节的一个品牌推广之间定夺不下。孙馆长建议到,葡萄文化节当下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形成成熟的宣传模式了;而对于不只于葡萄的农产品品牌设计的动态推广,政府一般是承包给第三方文化公司来做,反倒是这一块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或许能更容易出成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刘娟老师提到,由于专业的特性,对于孙馆长在一开始提到的诸多文化资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几乎全部可以涉及,无论是以纪录片、专题片的形式来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还是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动地方产品经济的发展,网媒的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孙馆长对此表示十分支持,并随后安排相关人员给到学院一个相关文化文案汇总共享给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也十分欢迎我院学生前往文化馆参观。
孙馆长和舞蹈专业负责人韩宏老师针对安宁地区花灯、镰甲舞、太古、芦笙舞等传统非遗舞蹈的调研活动实施进行了深入交流,孙馆长特别提出双方开展对镰甲舞发掘整理与创新创作合作的建议,舞蹈专业全体师生表示全力配合地方开展当地非遗舞蹈传承保护的各项工作。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交流成果显著。相较于曾经较为空泛、缺少实际抓手的毕业论文或设计的传统选题模式,由政府部门提供给我们的有选择性的、能够切实落地、解决当地一些问题的可研究、有价值的题目将更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成果转化。新型的“校政合作”模式有效建立了政府、高校、社会三方的良性互动模式,对我校积极建设专业发展、实现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杨伦
图片:蔡振娟
编辑:公峥琳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