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院首页  |   招生咨询:0871-68314770

创新  创意  创造美好生活!

Create news ideas to create a better life

当前位置:艺术与传媒学院  >>  教与学  >>  产教融合  >>  浏览文章

学院按下《相遇杨升庵》实景演艺项目加速键以跨学科融合激活历史文脉

2025年03月21日    艺术与传媒学院    0

双创园,一场跨越500年的文化对话正在生动演绎。      3月20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召开《相遇杨升庵》演艺项目推进会,以明代文化巨匠杨慎“谪戍滇南三十五载”的历史脉络为蓝本,打造实景演艺与数字互动展相融合的文化盛宴。项目以“历史人物+实景演艺+跨学科共创”为创新模式,通过艺术化表达让杨升庵的学术精神与家国情怀在当代“可触可感”。

学院按下《相遇杨升庵》实景演艺项目加速键以跨学科融合激活历史文脉 第 1 张

诗魂入戏:在滇南山水间重溯文脉长河    

以杨慎谪戍滇南三十载的笔墨人生为轴,项目将这位“明代百科全书式巨匠”的傲骨丹心、与才女黄峨的旷世绝恋,编织成浸透家国情怀的史诗画卷。演出巧妙撷取杨升庵散落于滇池碧波、安宁古刹间的诗篇遗珠,借安宁楠园园林的飞檐黛瓦作天然舞台,让观众穿行于虚实相生的光影秘境——时而驻足于金戈铁马的朝堂谏言,时而流连于红笺传情的月下私语,最终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千古绝唱中,见证中华文脉如何以诗词为舟,在边疆大地播种文明星火。

学院按下《相遇杨升庵》实景演艺项目加速键以跨学科融合激活历史文脉 第 2 张

学科共舞:跨界熔铸艺术新范式      

学院正以这场创作为试验场,掀起跨学科融合的“创新风暴”。戏剧编导以文献为骨重构历史肌理,舞美设计将水墨意境投射于数字纱幕,音乐学院学子以古琴韵脚叩击诗词节律,传媒团队更以360°全景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长廊”。在这里,设计类的精密建模与舞蹈系的翩跹水袖共振,美术学院的泼墨长卷与影视剪辑的蒙太奇叙事对话——这场打破专业壁垒的“艺术众创”,不仅让师生在实战中淬炼技艺,更孵化出传统文化表达的破圈基因。

2.JPG

校政合作:文旅赋能激活历史DNA     

安宁市文旅局与学院的双向奔赴,让沉睡的地方文化资源焕发新生。文旅专家提供的珍贵史料成为创作基石,学生团队则将文献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沉浸剧场;楠园的古亭曲径变身穿越时空的戏剧场域,螳川两岸的风景名胜化作诗词地图上的文化地标。这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度联姻,既为学子搭建起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彩虹桥,也让安宁的文化旅游版图增添了一张自带流量密码的金名片。

4.JPG

未来已来:让历史照见时代的精神图腾     

“我们要让杨升庵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名字,而成为能与当代青年击掌共鸣的文化符号。”项目总策划、学院院长张程的宣言掷地有声。创作团队正对剧本进行精细打磨,在史实与艺术想象的平衡木上,注入Z世代热衷的国潮美学与科技交互。当杨慎的《临江仙》遇上电子国风编曲,当全息投影再现杨黄二人的鱼雁传书,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注定要在观众心中掀起文化自信的澎湃春潮。

学院按下《相遇杨升庵》实景演艺项目加速键以跨学科融合激活历史文脉 第 5 张

 这场凝结着校政合作智慧的文化盛典将于近期公演。届时,滇南的月光将再次照亮杨升庵走过的青石板路,而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正以创新之笔续写五百年不灭的精神长卷——历史从未远去,它将在艺术的觉醒中永远年轻。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